官庄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448|回复: 2

清末民初时期的余谊密先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8 14: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末民初时期的余谊密先生


余谊密与余大化



余谊密故居

       北宋时,四川眉山曾出过苏门三学士,这就是名列唐宗古文八大家的苏轼和他的父亲苏洵及弟弟苏辙。亚可比拟的,近代潜山县官庄余姓也出过三位儒门学者,那就是被称之为“学界泰斗,现代通儒”的余英时和他的父亲余协中及堂叔余谊密。
美籍华人余英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终身教授,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克鲁格奖素有“人文诺贝尔”奖之称。他的学术方面的成就,《江淮文史》1995年第4期有专文介绍。余协中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曾执教于南京大学和河南大学、抗战名将,至于他的叔父余谊密,近代皖人知之甚少。除了知道余谊密曾在安徽担任过省政务厅长、财政厅长、代理省长,内战时期被高敬亭杀害以外,其他方面则了了。余英时先生常以此为臧。
余英时先生对余谊密非常崇仰。童年时,父亲就向他介绍余谊密的“盛德大业”。抗日战争时期,余英时避战乱回家乡也曾瞻仰过余谊密的旧居,见过余谊密的书法手迹,曾发出“睹杯土拳石而仰泰山之高”的感慨。近年来,为余谊密的诗集专门写过序。他对余谊密生前身后的不幸遭遇和结局有不平之鸣。作为一位历史学、人文学学者,他认为史志界应当重新认识并评价余谊密的生平事迹。


(一)
       余谊密、字昺明,号咏南,晚号疏翁。公元1872年,他生于安徽潜山县官庄林家冲“世以耕读为业”的寒儒之家。他出生时,祖父已早卒。父亲余芳是县学秀才。余谊密九岁时,其父亲余芳到南京参加乡试时突然病故。这样余谊密就成了祖母、母亲二代“重闱”守寡的孤儿,他也过着孤且贫的生活。后来,余谊密在《寒灯课读图》一诗中写道:“予生九岁孤,备历孤儿苦”、“累世为寒儒,一旦遭失怙。母痛不欲生,掩泣示儿女;苦节祖母在,更虞坠宗绪。家事日零落,无计易盐缕。”苦难的童年,使余谊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父亲余芳的棺材从千里迢迢的南京运回来了。余族长老在料理丧事之余,便讨论起余谊密的生计来。余芳遗有四子,其中,余谊密居长,而最小的孩子才刚会走路。“弱弟不受饿,牵裾犹索乳”。这样,一门生计的重担就落到了余谊密的身上。摆在余谊密面前有两条路:一是务农,二是读书。在此关键时刻,余谊密的叔父、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余受之起了决定性作用。余受之,字凤溪,也是一代硕儒,曾掌教于安庆敬敷书院、祁门书院和潜山天柱书院。余受之主张余谊密走读书的路子。余受之一锤定音,余谊密便从此走上读书求官的道路。而余谊密的母亲徐氏对儿子的管教也很严,余谊密在《寒灯课读图》中曾作如下描写:“越日呼长儿,及时功课补。继晷一灯荧,儿读通宵午。叮咛复叮咛,成败全祝汝。”经过一番苦读,余谊密的学业大有长进。后来,他又师从余受之。1893年,二十岁的余谊密参加潜山县童子试,名列第一,遂入县学,获得官府的定额补贴,相当于现在的奖学金,其身份俗称秀才。1897年,余谊密被选上拔贡生,入太学。同年赴京师参加朝考,补直隶州判。虽然官不大,爵不显,然而余谊密读书求官的愿望已初步实现了。
从1902年起,余谊密邀幕于山东省学使载昌和布政使吴赞廷署内,他担任文案,专司机要,主稿奏疏。由于他的才干和勤勉而深得信任,他也从中获得溷迹宦海的经验。1907年,余谊密被任命为山东省单县知县,这是仕途经济的重要一步,然而清王朝的命运已进入弥留之际。1910年,即宣统二年,余谊密祖母去世,他便以“丁艰”为由,第一次辞官归里。

       辛亥革命爆发后,余谊密尚能识时顺势,积极拥护民主革命,因而被推选为潜山县临时县议会议长。在此期间,他主持修通了高河-马庙-育儿村-源潭-龙井关公路,打通了潜山县通往安庆的南大门,奠定了潜山县社会发展的交通基础;他还曾试图革除田赋积弊,澄清贪污书史,彻查地方学产,但他任期较短,且积重难返,故收效甚微。接着,他入选临时省议会议员。1912年,余谊密被省督柏文蔚任命为安徽省首邑怀宁县知事,供职安庆。1913年夏,柏文蔚反袁失败,离开安徽,余谊密则以怀宁县知事的身份留在安庆维持局面。倪嗣冲攫取安徽省军政大权进驻安庆后,对余谊密颇为赏识,并不因为他曾是柏文蔚的下属而弃之。这年九月,倪嗣冲调他任南陵县知事,1915年改任芜湖县知事。这是余谊密从政时间最长的一个职务。从县知事到芜湖道尹再到省政务厅长长达十年,建树颇多。

       1921年,东至县人许世英担任安徽省长,这是打击倪氏军阀势力,争取“皖人治皖”的一次短暂的胜利。许世英和余谊密于1897年同期参加朝考,算是“同年”。许世英任命余谊密为淮泗道尹。第二年,马联甲代理安徽省长,提拔余谊密任政务厅长兼任芜湖道尹,管理皖南十四县。1923年冬,马联甲在安徽民主势力的打击下去职,余谊密第二次辞官回乡。

       1926年春,高世读担任安徽省长,重新启用余谊密担任省政务厅长。这年冬天,高世读因病辞去省长职务,去职时,他推荐余谊密担任代理省长获准。当北伐军进逼安徽时,作为安徽省的军政首脑的陈调元、余谊密,易帜投诚,归顺于北伐军麾下。1927年3月,蒋介石任命陈调元为安徽省长,余谊密任省政务委员会委员。蒋作宾担任省长后,特推余谊密当财政厅长,1927年冬,安徽省政府改组,余谊密第三次辞官回乡。

       1928年,陈调元再次出任安徽省长,又任命余谊密为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长。在此期间他鼎力而有效地解决了筹办安徽大学经费不足的问题,使安大成功创办招生,对此余谊密先生是功不可没并永载史册的。此后,他又卸职回乡,这是他第四次辞官归里。

       1931年,陈调元第三次担任安徽省长。头一年安徽水灾严重,陈调元任命余谊密为安徽省赈济委员会委员长,陈调元想借他与许世英任全国赈济委员会委员长和他属旧交的关系能多得些赈款。余谊密只好出山任职,他奔走于两淮及南京、上海之间,筹集赈款。不幸的是,一次在上海出了车祸,他左胯骨骨折。此时他年届花甲,不仅步履艰难,而且在精神上受到重创。他只好回乡养伤。在家乡,余谊密开始整理他的叔父兼恩师余受之的遗著《天文韵言》,还着手编著自己的诗文稿。他曾在一首诗中写道:“读书皓首存匡世,冠剑丁年好觅侯”。这时,在他看来,自己觅封侯的时机已经过去,是隐居著书立说以“匡世”的时候了。

       但是,当时正是国共两党十年内战时期,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正在鄂豫皖边区进行。国民党对高敬亭及游击队要斩尽杀绝,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则要打土豪、分田地。多次担任厅长并代理省长的余谊密自然地成为高敬亭的打击对象,何况余谊密的次子余觉还担任过潜山县保安总队副,加上高敬亭在三年游击战争期间执行的是王明、张国焘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错捕错杀了一大批好人。(《岳西谈判》)
       因此,1935年2月15日,高敬亭领导下的手枪团为解决当时的吃穿供给异常困难为索十万银元的经济问题而突袭官庄林家冲,已经“致仕赋闲”的余谊密和已辞去县保安总队副职务的余觉及四十几名乡邻一同被绑架;第二天,余谊密、余觉被杀。同时被杀的还殃及余谊密年仅十二岁的孙子余世培。(国史馆现藏民国人物传记史料纂编第三辑国史馆编印《余谊密先生行状》)

(二)
       余谊密是读书起家的。他走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路子。他从一个寒儒子弟到当上代理省长,历经清末、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党三代统治期间,算是“三朝元老”了。毋庸讳言,他属于旧社会的官僚阶层。
但居官从政,余谊密也有他清正廉洁、爱民如子的作为更有他有骨气的一面。倪氏军阀马联甲带兵经过南陵县,身为县知事的余谊密接待草率,马联甲的部下借机挑衅闹事,余谊密还敢于惩治其闹事的部属,使得马联甲怀恨在心,身为皖南镇守使的马联甲又坐镇芜湖,二人同官一地,却落落寡合。但后来通过马联甲的幕属,余谊密的同年好友臧雪楼的说合调停,马、余二人的关系渐渐又融洽起来。
       芜湖是安徽最重要的商埠,清廷与列强订有条约,外商在芜湖纷纷设立租界,从而使芜湖成为华洋杂处,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处所。一些外国侨商恃强,在芜湖违约购地,扩张势力,以致引发许多纠纷。经过许多年后,主权和土地丧失严重。余谊密就任芜湖县知事后,一面遍查旧档,进行实地勘测,绘制地图,根据原订协议逐一纠正;一面编订册籍,存档备查。他还立案规定,民间地产买卖易主必须在没有私卖外侨的情况下才能立约生效。这对外侨肆意扩张势力无疑是一个有效的遏制,也凸显出他实干爱国的一面。在此期间,芜湖海关税务司职员赫梅伶(德侨)常常干预地方行政事务,他提交给芜湖县政府的案牍,动辙要求限期办毕,气势咄咄逼人。对此,余谊密不予买帐,立即将赫梅伶交来的文件退回,告诫他不要越权中国地方行政事务说:“你是中国客卿,职属芜湖海关,如果有事找我们,应当通过海关监督来与我们联系。”赫梅伶碰了钉子,此后气焰大敛。(国史馆现藏民国人物传记史料纂编第三辑国史馆编印《余谊密先生行状》)

       1919年5~7月间,针对日领清野长太郎的无理要挟,他率交署代表和警察厅长与日领进行了智勇双全的斗争,使日领未捞到便宜。(百度搜索网余谊密网页)

        余谊密担任芜湖县知事期间,在处理强垦天成、易太两湖事件中,显示了他不同寻常的远见和胆识。此前,有人秉承倪嗣冲的旨意,计划在天成、易太两湖强行筑堤圈圩,引起了官民之间的纠纷。倪嗣冲令余谊密去处理,并特授他全权,要他促成其事。受命后,余谊密进行了实地考察,听取了当地民众意见,了解到天成、易太两湖关系到上下游各县的农田水利,是事关民生的大事。如果硬行圈圩筑堤,势必阻挡水势,其结果只能是有害无利。他给倪嗣冲写了一份长达万余言的报告,直言不讳地陈述了执意圈圩,他就辞职不干,倪嗣冲才取消了围垦计划。在此之前,对围垦持异议的人噤若寒蝉。余谊密不以为然,他说:“老百姓有疾苦,做官的不敢替他们说话,这是小事吗?我宁愿丢官不做,也不愿意留下祸害”。因此受到民众的格外敬重。(国史馆现藏民国人物传记史料纂编第三辑国史馆编印《余谊密先生行状》)

       1916年8月,卜家店等几处发现蝗虫,他一面督促农民扑灭,一面派员收购计收数百斤之多,体现了他体恤民众的情怀。(百度搜索网余谊密网页)

       余谊密把自己的修身处世之道定为“以密赴事,以疏养生”。这八个字的含义体现在他的名和号中。作为旧社会的官僚,余谊密尚未染上只做官不做事的恶习。他的部属刘钊说他“事无巨细必自裁,未尝废一事”,这倒是不坏的作风。他在任怀宁县知事时,曾经亲临“四围浩淼水粘天”(《疏园诗新编》、《石牌镇修圩工地口占》)的修圩工地视察。1918年,芜湖县麻浦圩出现险情,余谊密身临抢险工地督战,险乎险坠身江流。他在担任南陵县知事时,正月十五当地大闹花灯,当时正是南北战争时期,他也曾明令禁止。这些,都足以说明他还是能为社会做些有益之事的,是他为官方面难能可贵之处。(《疏园诗集》)

(三)
       余谊密还是一位方志学者,又是一位诗人和书法家。
       余谊密在芜湖的另一项重要政绩就是纂修县志。民国期间,芜湖县唯一的一部县志,就是在他的任期内编纂出版的。这部县志填补了清嘉庆以后一百多年芜湖无县志的空白。1915年春,芜湖县知名学者鲍实在前任县知事查钟泰的支持下,开始纂修《芜湖县志》,这年冬天,余谊密就任芜湖县知事后,也积极支持并指导县志的纂编等工作。然而,余谊密恰是方志学的行家里手,在担任南陵县知事期间,他也曾主持纂修过《南陵县志》。因此,他对方志素有研究。他注意到方志鉴古察今的作用,认为“入境问禁,入国问俗,能不待问而知其禁俗者,惟志为实录耳”(《芜湖县志序》)。于是,他亲自查阅史料档案,组建修志班子,多方为修志筹措资金。志稿修成,他又发函邀集有关人士参校。公务之暇,他还审阅志稿,详加披览,使得志有所创新。在纂修芜湖县志中,他认为各地志书“义各有当,亦不苟同”,如泾县志详于文学、凤台县志精于水利,芜湖县志也应当依据本县实际情况写出自己的特点,这种指导思想是颇有见地的,经过五年的努力,芜湖县志终于大功告成。余谊密为县志作了序。这部志书保存了作为安徽最早通商城市的大量史料,很有特色。1920年,潜山县重修县志,余谊密又为之撰写了几篇人物传略。可以看出,余谊密在方志方面的贡献功不可没。
余谊密还是位诗人。他在世时,曾出有《疏园初编》和《疏园再编》两本诗集,收录了1906年至1919年间近体诗、古体诗千余首。1980年,他的孙子余世仪在台湾又搜集了一些断简残编,汇成《疏园遗作集存》,这是一本诗文合璧的书稿。余英时先生专门为这本书稿作了序。这位学界泰斗肯为之作序,说明了他对余谊密诗作的推崇。

       余谊密诗学苏(轼)黄(庭坚),其作品有其精华的一面。他的《寒灯课读图》记述了他的母亲在家境贫寒的情况下教育他读书求学的情况,是很动人的。诗的最后,他表示:“寸草爱春晖,吾力敢不努!”他在《暮春经过石门湖还家》中写道:“湖草当春发,山花到处香。青毡铺地远,苍玉接天长。宿雨桃含笑,新泥燕掠忙。江南好风景,况乃是还乡。”这首描写家乡春景的五律。清新流利。足可一读。1911年他写了《春寒》一诗,结句说:“不知莽莽长淮道,几日田家曝背耘?”表达了他对贫民的关心与同情。《禽言》一诗描写了当时处于封建家长制统治下妇女的悲苦命运,发出“妾命薄于花,妾心莲心苦”的哀鸣,《次前韵酬姚慎思》一诗,开篇就发出“造物胡为示不公?颠倒黑白易西东。虎变为鼠蛇为龙,玉兔欲夺金鸟红”不平之鸣,表明余谊密对当时社会黑暗还是有所认识的,他身居官位,但他的许多诗作抒发了遁世隐居的心愿。这说明作为一个儒门信徒,和那些利禄熏心的官僚还是根本不同的。他还是一位书法家,“书法酷肖山谷,瘦硬通神,石田以来未之或先益想”。(余英时先生《疏园诗集序》)

       人都能积极支持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一个中国的原则。
       因此,余英时先生对他的评价是:“公以科第致身通显所至皆有声,而生平事迹流传乡里间者转多在其德业相励之教,苟卿所谓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者于公征之矣!”“公平生盛德大业,唯于庭趋时得闻其一、二”。连台北国史馆现藏民国人物传记史料编纂第三辑《余谊密先生行状》中也说:“呜呼!以先生盛德大业,功在乡国,流徽遗泽,遍及黎庶,可谓善人者非耶?”他的故乡潜山官庄凡是了解他的人尤其是年长者都众口一词地说他是清官、好人!
鉴于上述,后世对余谊密先生的一生因缺乏了解,所以在评价他的功过时尚有一些不实之辞,对此,史志界理应予以甄别,以还历史本来面目,而不能也不应让己冤死的余谊密先生死不瞑目!
注:本文所述史料来自
① 《中国共产党安庆地区史》
② 中共安庆市市委、岳西县委所编《岳西谈判》
③ 余英时先生亲笔诗集序
④ 网络登录的相关文稿
⑤ 台北国史馆《余谊密先生行状》
⑥ 余世仪先生回忆录
⑦ 潜山县、官庄镇一些老者的口述
⑧ 《余氏宗谱》


对他的这一历史功绩是不可埋没的。
⑧1930年起,曾祖父大人主持皖省赈务,致力于救济灾民,重建家园,也因此而遇车祸,因公负伤数年未愈。在他长达30年的从政生涯中,历勋五等嘉禾奖章、晋给四等嘉禾章、五等宝光嘉禾章、二等金质獬豸章、五等文虎章、三等嘉禾章、二等嘉禾章。曾受到当时大总统的亲自慰勉。

二、不该错杀的理由
①1932年秋,曾祖父大人已经致仕在家(退休)后即返回故里,整理出版叔父、老师凤溪先生遗著《天文韵言》和自己的诗作,是在传播科技知识和文明成果,而不是干违法乱纪(当时)的事,所以不该滥杀。
②余谊密所担任的虽是政府官员,但在政坛是无党派的爱国民主人士,为国为民,不是军阀和土匪,更不是十恶不赦的人,因此不该乱杀。
③作为红二十八军政委的高敬亭理应广泛发动群众,以取得广大群众的有力支持来共同帮助解决当时的异常困难,而不应采取土匪绑票性质的极端过激行为来对一位在山东和安徽历史上有历史贡献的已退休的63岁的老人下此毒手,(不仅如此,高敬亭在党内、军内都滥杀无辜,何况对党、军以外人士了)有违组建红二十八军的初衷。
④余谊密当时才13虚岁的孙子余一枚(余世培)还是未成年的儿童,若真是红军的话是不会无辜残害的,因为不论何种社会制度和政党领导下的社会对待未成年的儿童都是要保护而决不会随便乱杀的!因此。众乡亲至今都一致认为是土匪绑架后撕票,给红二十八军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直到今天都以消除。
⑤即使当时家里有钱,只要不是非法所得都是合法的劳动成果,只有本人愿意捐助,而更不应勒索;何况家无余资,从一个侧面充分说明虽然余谊密为官多年,只因是清官,才家无余资而送了性命,殃及儿孙。
⑥所有媒体乃至网络中给余谊密所扣上的“反共老手”、“反共政客”、“高敬亭处决余谊密后获得了一批武器给养”等都是无稽之谈,因为从他对侄子余大化的培养、教育和资助,死后又对其家属的照顾来看是根本站不住脚的,再加上余家不是军工厂,他本人又不是军阀,何来武器给养呢?纯属极“左”思潮下的痴人说梦,谎言、谣言皆应止于智者!
⑦祖孙三代被一同杀害的“2•15”事件给余氏家族造成了一系列巨大的伤害,也因此,在“左”风盛行的年代,株连的直系、旁系家人后辈多达39人之多,住房被没收,故居住房被拆,建成了粮站和学校,家中财物被洗劫一空,大祖父余周洁于1949年被错杀,姑祖父程禧晋被逼投太平湖自杀,至今遗骨都无法找寻。第四代中,有夫妻双双下岗度日艰难;有的虽未下岗,但在不景气的企业连工资都难以按时领取,全靠在海外、台湾的亲友接济度日,伤害之深、范围之大、时间之久在安庆市、安徽省之内都十分罕见。

三、要求平反昭雪的理由
①13虚岁的余世培何罪之有呢?若不给一个公正的说法则难以服众。
②余谊密在山东和安徽的历史上是有历史贡献的历史人物,从晚清到民国都为国为民效力,且是无党派爱国人士,平白无辜地只因家无余资而送了性命,直到今天,200多名居住在台湾和侨居美国的宗亲及当地众乡亲都甚为不平!
③所有在海外和台湾的余氏宗亲都是爱国的,维护国家统一而反台独和藏独的,尤其是在台的200多人中,几乎全都参加了当年的红衫军而反台独和贪腐的,若能给1935年“2•15”事件平反昭雪并作出定论,必将给我国的侨务和对台及统战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并产生积极影响,综合起来看,利大于弊。
④对先错杀人后又被错杀的高敬亭平反至今已过去31年了,对他错捕错杀的现在几乎全都予以纠正平反,唯一对错杀一门三代冤案至今却无人问津。对73年前的错杀事件进行必要的甄别乃至平反,所花的代价并不大,但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凝聚力、向心力则是无法估量的。
⑤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倡导并践行的马列主义重要的基本原则之一,尤其是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更应坚持科学的历史观和唯物观,以作出客观公正的评判。
⑥有错必纠,是中国共产党历来坚持和运用的好政策,运用它,纠正、平反了大量的冤假错案,洗刷了许多不白之冤。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文革”期间的一大批冤假错案都有进行了拨乱反正,平反昭雪,从而更体现出党的伟大、光荣和正确及更加人性化。
⑦按公平的原则,既能对当年错杀人者高敬亭被错杀能予以平反,为什么不能给被高敬亭错杀的人一个公道呢?若否便与情、理、法都不合!
⑧原福州军区副政委钟大湖同志,生前每谈及祖孙三代三人同时被杀事件时都说:“执行枪杀任务的红军战士还受到首长的严厉批评”,足以说明即便在当时的情境下都不应乱杀祖孙三代三人的,属典型的错绑错杀事件。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特将压抑了几十年曾想说而不敢说的话说出来,只盼能给予屈死的先人一个公道,能给健在的直系亲属一定的抚慰。好了,不多打扰您了,盼您和秘书同志,在接到此信后能亲自过问一下此事,并协同有关部门予以妥善处置,我及所有亲属将不胜感激!在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共谋台海和平的今天总该不会非请现处台湾的国民党中央的有关人士提出来才有人理会的吧!


致以:

敬礼!


余公谊密曾长孙
余公大化、余公英时侄孙:余仲春 上

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发表于 2011-8-17 11: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常听家里老人说起“余大老爷”、“余大胡子”,家乡老人对他有感情的
发表于 2012-3-5 20: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实事求是

QQ|站点统计|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官庄论坛 ( 皖ICP备12011772号 )

GMT+8, 2024-5-11 02:01 , Processed in 0.06218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