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庄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734|回复: 13

关于律诗之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30 05: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红楼听雨 于 2012-10-30 15:24 编辑

       最近,有一些坛友嘱我搞一个律诗写作知识讲座,我也是入门不久,讲座万万不敢,聊一聊心得,与大家共同学习是可以的。
       还是在三年前,我经常给《新民晚报》的一个纯文学栏目投诗稿,写的是貌似格律体的诗,四行的叫绝句,八行的叫五律七律。不知投了多少稿,都无一块铅字。我自诩这些所谓的格律诗水平很好,编辑为何不用?我写新诗命中率很高的,难道不适合写律诗?有一天,编辑部终于来了一封由编辑手书的信,信上写:“常悉先生诗作,感觉立意构思俱佳,唯多处出律,不符合律诗要求,兹不刊用。谢谢。”原来如此!
       曾经对唐诗宋词之类的书并不少看,只是都从鉴赏的角度。这次到图书馆,专门就律诗之律研究唐诗三百首,也对比当代刊物的优秀诗词作品,发现还真是所言不虚,也就是无处不“律”。从此我便埋头钻研律诗的写作知识,也请教了中文系的老师,初步弄懂了近体诗的清规戒律。于是再投稿,每有斩获,去年竟拿了大小奖多次。今年在杭州还有幸做起诗词兼职家教来了。看来,律诗并非高不可攀。
       我走了不少弯路,交了不少学费。那么,作为文学版的版主,我有义务让诗词爱好者少走弯路。为此我将那些深奥难懂的理论做些整理,化繁为简,尽量变成我的语言,与大家谈谈律诗的基本知识。
       律诗也即近体诗,是一种泛称,包含了律和绝,律即七律五律,绝即七绝五绝。一般情况下,律为八句,分作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其中颔联和颈联是真正的对联,不但平仄对仗,词义词性也要对仗。如毛泽东七律《送瘟神》:“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奈小虫何。千村霹雳人遗矢,万户萧肃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从“千村”到“巡天”四句皆为工对,这是必须的。还有整首全部对仗的,如杜甫《登高》:“高猿啸哀,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倒新停浊酒杯。”这是词性词义对仗。同时,平仄也要粘对,粘是粘连,对是对偶。平仄即平声和仄声,按一定的规律搭配,增强诗的抑扬顿挫感,所谓吟诗唱诗就是缘于此。平仄和声韵都有现成的韵书,如《诗韵合璧》、《中华新韵》,前者收的是旧声韵,后者收的是新声韵。但到目前,诗词界主流都是采用旧声韵,以平水韵为正统。初学的人如果没有韵书,可以从《中华新韵》起步,只要有一本字典就行了。现代汉语拼音当中的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不过,以新韵写的诗要特地标明“新声韵”字样,并不得新旧韵混用;以旧韵写的可标可不标。平仄还以杜甫《登高》为例,首句“急浪高猿啸哀”是仄声起入韵式(这里不再展开说了),即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二句对第一句就要相反:“白鸟飞回”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三句要粘第二句:“无边落木萧萧下”平平仄仄平平仄,就一个尾字不粘,其余粘连。第四句又要对,“不尽长江滚滚来”仄仄平平仄仄平。以下第五句粘,第六句对,第七句粘,第八句对。以上说的是声,再说韵。韵是有严格归类的,平水韵有106部,分得很细,比如一东二冬,这归两个韵部,原则上不可以在同一首诗里出现。但后人又做了不断合并,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诗韵新编》将其归为18部,一东二冬并在一起,曰18东。说是新编,其实也是旧韵。现代中华诗词学会又编出一套14部的《中华新韵》,这是真正的新声韵,以汉语拼音为基础,做了适当整合。初学者只要熟悉汉语拼音就能写新声韵的诗了。不管是旧声韵还是新声韵,都要在平声上押韵(古绝和古风押仄声韵,这是后话暂不表)。
       知道了律的规则,绝就不难了。绝分五绝和七绝,一句五个字的为五绝,七个字的为七绝。绝只要求平仄粘对,词性词义是否对仗则不管。绝比律形成要晚,故有绝为律之半一说。什么意思呢?就是往往绝句截取律诗的前一半,或后一半,或中间二联而成诗。这样的绝句就有对仗了,以拙作《游猪头尖》为例:“猪头一脊向天横,二里崔嵬半日临。影分明三度见,声哪得几回闻?”这就是貌似截取了七律的前半部----三四句对仗。也有取中间二联的,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就是貌似取七律中间四句的,因为中间四句皆对。然大多数的绝句不对仗,所以写绝句比写律更灵活。绝句的平仄跟律一样,一二句对,三句与二句粘,四句与三句对。有四格式:平起入韵式,平起不入韵式,仄起入韵式,仄起不入韵式。这里只择格式一,以拙作《游猪头尖》举例:“猪头一脊向天横”平平仄仄仄平平,“二里崔嵬半日临”仄仄平平仄仄平。“影分明三度见”仄平平平仄仄,“声哪得几回闻?”平仄仄仄平平。每句当中可以看出,第二字跟第六字一致,第四字相反。前人总结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一三五一般情况下平仄通用,但二四六是音节处,必须错开。不过有时候这一招不灵,因为律诗有孤平和三平调之忌。孤平就是押韵之句除了韵脚是平声外,只有一个平声字。三平调就是末尾三字都是平声。排除这两种情况,其余可以适用。如拙作第三句“芳影”的芳字,尾句“应声”的应字可以平仄不论,杜甫《登高》中首句“风急”的风字,“猿啸哀”的猿字都可以活用。
        由于篇幅关系,暂交流至此,以后择机再谈。(注:上面标红字的都是可以活用的字而进行了活用)
        如果哪位坛友需要平仄“四格式”,讲一下,我可以发到他的邮箱里。

发表于 2012-10-30 11:0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我来说很深奥
发表于 2012-10-30 11: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嬷嬷茶 于 2012-10-30 11:47 编辑

   观香山
双峰拔地起
一寺隔云间
落日染飞虹
禅音触心殿
-------------求格律指正  拜谢

点评

只有“心殿"出律。“心”处须仄声,“殿”处应平声。韵脚都要平声。顺便说一下,这首小诗很有韵味。  发表于 2012-10-30 12:08
发表于 2012-10-30 11:46: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先生!
发表于 2012-10-30 12: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_4857479903366439941_2:}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0 12:59:04 | 显示全部楼层
轻松在线 发表于 2012-10-30 11:05
对于我来说很深奥

呵呵,如果不想或不屑知道,那就是深奥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0 13: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华 发表于 2012-10-30 11:46
谢谢先生!

不客气。
发表于 2012-10-30 14:4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嬷嬷茶 发表于 2012-10-30 11:39
观香山
双峰拔地起
一寺隔云间

最后一句可否改成‘禅音著妙篇’
红楼老师请指正

点评

可以呀,不过著字改化字更好,一来“禅音”宜化不宜著,二来化字更好地呼应上一句的染字。  发表于 2012-10-30 15:12
发表于 2012-10-30 16:0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嬷嬷茶 发表于 2012-10-30 14:45
最后一句可否改成‘禅音著妙篇’
红楼老师请指正

化字更妙,更能贴近这诗的韵意,
发表于 2012-11-9 15: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恨无飞燕一同游    找一个妹妹陪

点评

呵呵,踏破铁鞋无觅处啊。  发表于 2012-11-23 19:35
发表于 2012-11-9 15:3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真是有心人,尽心尽责,好版主。向您学习。
发表于 2012-11-22 20:5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赞成普及诗词知识。 没有羽毛的鸟还叫鸟吗?不讲平仄的诗还叫律吗?28个字均分成四句就是七绝,56个字均分成八句就叫七律,实在让人汗颜。
发表于 2012-11-29 14: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有心,小火炉的比喻真好。

QQ|站点统计|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官庄论坛 ( 皖ICP备12011772号 )

GMT+8, 2024-4-29 13:38 , Processed in 0.10487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